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 >> 工作专题 >> 进基层
江西:吉安市三维发力 筑牢“扫黄打非”基层防线
来源:      发表时间:2025年05月29日 【字体:    

近年来,吉安市通过“党建引领、站点筑基、品牌注魂”三维发力,坚持重心下移、关口前移,推动“扫黄打非”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有效净化社会文化环境,基层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平稳有序。

一、把稳“定盘星”,注重党建引领聚合力

突出党委领导强机制。坚持党对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的全面领导,全市各级党委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定期研究部署,由市、县两级常委宣传部长分别担任“扫黄打非”专项工作机制总召集人,形成“党委领导、部门协同、属地联动”工作体系,各项工作落地见效。近三年,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跨部门联合行动90余次,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。

通过党员示范作表率。发挥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示范岗”“党员责任区”示范引领作用,推动党员带头参与“扫黄打非”志愿服务,组建“红色宣讲队”“五老宣讲团”等特色队伍,开展“党员进社区、护苗在行动”等主题活动160余场次。创新“扫黄打非+志愿服务”模式,组建教师、学生、退休干部等志愿者队伍1000余人,充分发挥“吉先锋”在宣传教育、线索举报、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。

二、建强“主阵地”,注重夯基固本强防线

阵地全覆盖。在全市13个县(市、区)、215个乡镇(街道)建立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站点2340个,全力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,群防群治作用明显,近三年基层站点上报涉“黄”涉“非”线索300余条,转化为案件84起。

部门全联动。发挥基层综治中心平台优势,横向推动“扫黄打非”基层站点建设向治安管理、网络生态等十大重点领域拓展延伸,形成“部门联动、各方参与、协同作战”大网格。统筹文化执法、公安、市监等部门资源,推行“站点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模式,实现基层问题2小时内响应、24小时内处置。

案件全力办。近年来,全市共开展“扫黄打非”专项行动390余次,出动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,共查办“扫黄打非”案件185起,其中全国挂牌督办案件5起,收缴非法出版物3.5万余册。

三、凝聚“正能量”,注重品牌打造增质效

积极打造示范样板。择优发展一批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示范点,带动全市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工作水平的提升。如吉安市吉水县低坪村、井冈山市茨坪镇桐木岭路社区、井冈山小学等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站,在工作机制、活动开展、宣传教育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亮点,成为全市“扫黄打非”基层工作的示范。

常态开展特色活动。创新推出“护苗·庐陵正气”特色文化活动,开展送红色电影进社区、送革命书籍进校园、送红色戏曲进乡村的“三送”活动1000余场,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。万安县组织“非遗传承人+扫黄打非宣传员”跨界合作,将护苗知识融入非遗表演;吉水县摄制《利剑出鞘风云静》《共护一片净土》等宣传片,在“送电影下乡”中插播,同时,利用“村村通”广播,播放自主创作的“扫黄打非”主题歌曲,提升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。

浓厚全民参与氛围。结合“4·23”世界读书日、“4·26”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“扫黄打非”主题宣传活动,多形式向群众普及“扫黄打非”知识,全民参与净化文化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。吉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“1+7+N”志愿服务体系,组建1支“扫黄打非”工作总队、培育“安婆婆”“安仔”“小小讲解员”等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,联合开展N种“扫黄打非”志愿活动,全区注册志愿者和“社会监督巡查员”达7.1万余人。



| | |
全国"扫黄打非"办公室 主办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40号 邮编:100052
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(信息中心) 承办
京ICP备19010669号-4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78号

建议您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、Chrome、Firefox或360等浏览器浏览本网站
江西:吉安市三维发力 筑牢“扫黄打非”基层防线
来源:
发表时间:2025年05月29日

近年来,吉安市通过“党建引领、站点筑基、品牌注魂”三维发力,坚持重心下移、关口前移,推动“扫黄打非”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有效净化社会文化环境,基层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平稳有序。

一、把稳“定盘星”,注重党建引领聚合力

突出党委领导强机制。坚持党对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的全面领导,全市各级党委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定期研究部署,由市、县两级常委宣传部长分别担任“扫黄打非”专项工作机制总召集人,形成“党委领导、部门协同、属地联动”工作体系,各项工作落地见效。近三年,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跨部门联合行动90余次,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。

通过党员示范作表率。发挥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示范岗”“党员责任区”示范引领作用,推动党员带头参与“扫黄打非”志愿服务,组建“红色宣讲队”“五老宣讲团”等特色队伍,开展“党员进社区、护苗在行动”等主题活动160余场次。创新“扫黄打非+志愿服务”模式,组建教师、学生、退休干部等志愿者队伍1000余人,充分发挥“吉先锋”在宣传教育、线索举报、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。

二、建强“主阵地”,注重夯基固本强防线

阵地全覆盖。在全市13个县(市、区)、215个乡镇(街道)建立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站点2340个,全力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,群防群治作用明显,近三年基层站点上报涉“黄”涉“非”线索300余条,转化为案件84起。

部门全联动。发挥基层综治中心平台优势,横向推动“扫黄打非”基层站点建设向治安管理、网络生态等十大重点领域拓展延伸,形成“部门联动、各方参与、协同作战”大网格。统筹文化执法、公安、市监等部门资源,推行“站点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模式,实现基层问题2小时内响应、24小时内处置。

案件全力办。近年来,全市共开展“扫黄打非”专项行动390余次,出动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,共查办“扫黄打非”案件185起,其中全国挂牌督办案件5起,收缴非法出版物3.5万余册。

三、凝聚“正能量”,注重品牌打造增质效

积极打造示范样板。择优发展一批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示范点,带动全市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工作水平的提升。如吉安市吉水县低坪村、井冈山市茨坪镇桐木岭路社区、井冈山小学等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站,在工作机制、活动开展、宣传教育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亮点,成为全市“扫黄打非”基层工作的示范。

常态开展特色活动。创新推出“护苗·庐陵正气”特色文化活动,开展送红色电影进社区、送革命书籍进校园、送红色戏曲进乡村的“三送”活动1000余场,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。万安县组织“非遗传承人+扫黄打非宣传员”跨界合作,将护苗知识融入非遗表演;吉水县摄制《利剑出鞘风云静》《共护一片净土》等宣传片,在“送电影下乡”中插播,同时,利用“村村通”广播,播放自主创作的“扫黄打非”主题歌曲,提升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。

浓厚全民参与氛围。结合“4·23”世界读书日、“4·26”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“扫黄打非”主题宣传活动,多形式向群众普及“扫黄打非”知识,全民参与净化文化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。吉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“1+7+N”志愿服务体系,组建1支“扫黄打非”工作总队、培育“安婆婆”“安仔”“小小讲解员”等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,联合开展N种“扫黄打非”志愿活动,全区注册志愿者和“社会监督巡查员”达7.1万余人。



全国"扫黄打非"办公室 主办
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(信息中心) 承办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40号
邮编:100052

建议您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、Chrome、Firefox或360等浏览器浏览本网站